三棵竹子:防腐剂革命背后的院士方案

政策倒逼下的3000家企业转型

2024年12月,西安一家粉条厂的生产线上,每天10吨粉条,源源不断地进入真空包装机。

这是家曾使用脱氢乙酸钠长达十年的企业,老板郑明指着生产线说:“虽然新规要还没正式实施,我们在一年前就完成了替代。”

这种转变源于一年前国家卫健委的一纸禁令——自2025年2月8日起,脱氢乙酸钠在烘焙食品、淀粉制品等六大类食品中全面禁用。彼时整个行业陷入焦虑。

三棵竹子的出现如同一场及时雨。这个由苏定冯院士领衔、江南大学与上海交大博士团队打造的生物防腐剂,正在改写行业规则。截至2025年5月,全国已有3000家食品企业完成产线改造,包括67家年产值过亿的行业龙头。

实验室里的1000次失败

在三棵竹子实验室档案柜里,陈列着1249个编号的样品瓶,记录着三年研发期的艰辛。“第532号样本曾让米粉出现紫色斑点,第658号样本无法抑制霉菌……。”团队成员李婷博士回忆,“直到第1249次实验,才终于实现广谱抑菌与食品风味的平衡。”

三棵竹子:防腐剂革命背后的院士方案

三棵竹子:防腐剂革命背后的院士方案

苏定冯院士是三棵竹子的首席科学家,国家科技部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,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。2010年,当选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外籍院士,2014年,当选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。苏院士退休后,开始关注中国食品安全,组建了一个跨学科的团队,投入研发天然防腐剂。

三棵竹子核心技术在于乳清发酵工艺的突破,融合多种天然防腐成分,协同作用,防腐效果超越脱氢乙酸钠,是天然防腐的重大突破。

 

正在发生的产业觉醒

对很多企业来说,转型并非一帆风顺。

湖南某米粉厂老板王志刚坦言:“说实话,对我们这种薄利多销的企业,使用三棵竹子,一开始确实压力很大,不得已而为之。但真正用下来后发现,三棵竹子不仅防腐效果大大超越了脱氢乙酸钠,食品品质也大大提升,风味保留得很好,米粉更爽滑、更筋道。”

在郑州一家鲜湿粉工厂张伟的账本上,一条抛物线引人注目:“2024年使用三棵竹子后,每吨原料成本增加120元,但我们的周转率提高了20%,高端商超的采购价每件多给4元,算下来利润增长了38%。”

三棵竹子:防腐剂革命背后的院士方案

在一次食品行业论坛上,苏定冯院士的发言引发深思:“当3000多家企业集体选择同一款天然防腐产品,反映的不仅是技术优势,更是整个行业对食品安全价值的重新认知。”

正如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郑晓冬所说:“这场替代革命的价值,在于让企业发现安全与效益可以同向而行——这是中国食品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。”

Like (0)
Previous 2025 年 2 月 11 日 下午3:22
Next 2025 年 2 月 11 日 下午7:11

猜你喜欢